WFU

2022年5月9日 星期一

看本篇文章前,先回答這8個問題(文長)

 


第八題:您會不會覺得外貌可以定義你是怎樣的一個人呢?​
▌如果您對於以上有不少回答是,有可能是患了一個常見但少聽到的狀況 —— 軀體變形障礙—— 指的是「常常反覆對自己的外貌感到各種焦慮」,​
1認為自己的外貌有著各種缺陷(可能旁人看不到)​
2每天花大量時間檢查自己外貌,甚至影響到工作與人際關係​
3看著鏡子甚至在自畫像中,出現的自己與真正的自己是不同的,可能鼻子歪一邊,皮膚很差,甚至長了許多坑洞,身材臃腫等,與她們實際樣貌相差甚遠​
4他/她們也會反覆的尋求各種醫療協助​
甚至有研究提及,醫美相關患者有10%左右可能是因爲此原因而就診。某些研究中甚至發現高中學生可能罹患此症狀的比例高達30%。而目前研究推測,兒童時代遭受欺壓霸凌可能會增加成人罹患此狀況之風險。​
▌隨著台灣社會逐漸進步,我們的性別不平等指數(Gender Inequality Index)與性別平權指數(Gender Inequality Index)與國際相比都有不錯的成就,以亞洲而言甚至排名第一。​
但綜觀過去研究,台灣的性別差異仍與其他各種經濟、教育、年齡、社會角色、健康狀態等有交互關係,如台灣男性無論學歷,肥胖程度只有隨著學歷上升而小幅度下降,但女性的肥胖則隨著教育程度下降而大幅度上升。​
甚至有研究直言兒童早產、肥胖等各種健康狀況,與母親學歷有正相關等。台灣女性從小因為各種社會性別腳色而淺移默化,導致憂鬱與焦慮情況相較男性為高,即使平均壽命較男性為長,但生活品質通常較不佳。尤其是過去重男輕女等歧視與污名化之文化存在的狀況,許多女性從孩童開始到成人都接受過多種不平等對待。​
▌再加上現今社會隨著商業行銷技術逐漸盛行之下,恐懼與仇恨二大改變人心的技術大行其道,許多行銷策略開始採取恐懼訴求但卻不告知事實,甚至傳達 錯誤觀念:​
一、外型方面,已經不是以健康為主,而是回歸揚州瘦馬姿態為傲,甚至動輒以體重50公斤為肥胖與漂亮為切點,而不看身高與肌肉比例,或者在年長者依舊以傳統BMI標準為主,而不看一般死亡率反而是在接近肥胖的BMI為最低等數據​
二、分二步驟:第一先給您建立錯誤知識點,使您對於肥胖與美的定義達到「減肥比健康重要」這種根深蒂固的思想,接著再塑造肥胖對你造成的恐懼如「胖了就會身體不好」「胖了會洗腎」「胖了會中風」「胖子皮膚不好」「胖子薪水比較低」「胖子升不了職」「社會就是歧視胖子」此種雖然可能正確,但卻不告訴你究竟什麼程度開始才真的會有影響等言論​
三、強調各種社會觀點如「明星都很瘦,胖子明星也被歧視」「你那個沒讀過書的阿嬤覺得你瘦」「胖子一無是處」「連肥都減不了,你還能做什麼」​
各種歧視與污名化的洗腦方式,弱化您對各種真正影響健康因素的其他認知,變成一味以單純體重為需求,而無視運動肌力等影響健康的因素,再來標榜吃產品,不運動也會瘦之類吸引人心的廣告,最終達成目的。​
▌於是您會開始永遠認為自己皮膚不夠好、身體還是胖,甚至肌肉依舊被您視為身體醜陋的一部分,開始各種極端飲食,與食用各種產品以求得心靈上的安慰,最終導致身體與心靈反而越來越不健康。​
現今時代與以往不同,許多傳統的商業手段在現今各種新式媒體下更大行其道,拼命地搶奪您的注意力,以各種正確與錯誤的知識夾雜放送,塑造各種錯誤認知,進而造成行銷目的。當然您可能真的面臨健康問題,請直接諮詢醫師營養師等專家,確認此等狀況會影響本身身體健康情形與否,而非永遠具有4字頭體重才是標準等觀念。​
‼️ 因為同樣有一群相反的人們,確實已經肥胖到影響健康,但卻不想作出任何改變,最終造成身體狀況隨著時間與年齡越來越差,才落到醫院與醫師手上。​
‼️ 因此如何確保自己能獲得「真正的健康」,請您認真的從真正的專家身上學習,進而達到身體、自身心靈以及社會關係的健康狀態。​
文/ ​ 陳昱彰醫師

關於我們